第1章厨房春潮的羞耻

一、初见春潮:当羞耻在厨房萌芽

厨房,向来被认为是家的心脏。热气腾腾的锅、油星轻溅的炒勺、案板上切得细碎的葱姜蒜——这一切构成了生活最踏实也最温暖的底色。然而对我而言,厨房却一度是羞耻感的滋生地。

第1章厨房春潮的羞耻

记得第一次独自下厨,是因为母亲临时加班。冰箱里剩了点青菜、半块豆腐,还有一小碗冷饭。我手忙脚乱地开火、倒油,结果油温太高,菜一下锅就焦黑一片。抽油烟机轰鸣着,却掩盖不住我的心跳声。那是一种奇怪的情绪,混杂着笨拙、慌张,甚至是一丝自我怀疑: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吗?”

后来我才明白,那种情绪的名字叫“羞耻”。不是被人责骂、不是被谁嘲笑,而是自己对自己产生的不满。厨房像一个无声的审判台,每一道失败的菜都在对我说:你还不够好。

但奇妙的是,羞耻往往与渴望相伴相生。我开始偷偷看美食视频,记下每一个翻炒的节奏、每一种调味的比例。我试着重现母亲做的番茄炒蛋,第一次太咸,第二次太淡,第三次蛋老了。但第四次,当我将酸甜适中的菜肴装进白瓷盘里,我突然发现——那个曾经让我想要逃离的空间,不知不觉间成了我与自己对话的角落。

柴米油盐之下,原来藏着春潮涌动般的生机。

二、破土而生:在烟火气里与自己和解

如果你问我,厨房教会了我什么?我会说,它教会我接纳。接纳失败,接纳不完美,也接纳那个一度觉得“不配”被认可的自我。

以前总认为“厨房”是妈妈的领地,我进去只会添乱。可当我一次次握着刀,切着粗细不一的土豆丝;当我熬一锅粥,小心守着火候生怕溢锅——这些瞬间让我意识到,成长原来就藏在这些琐碎里。

最难忘的是某个春天的傍晚,我尝试做红烧肉。照着菜谱一步步来,却在最后收汁时走了神,锅底糊了一层。焦味弥漫开来,我站在厨房中央,突然笑了。没有懊恼,没有自责,只是清楚地感知到:这就是生活啊。不完美,但真实。

从那之后,厨房于我,不再是羞耻的象征。我在这里招待过朋友,为他们端上或许卖相一般却诚意满满的菜肴;也在这里熬过深夜,为一碗面加一颗溏心蛋,暖了胃也静了心。

如今再回想,所谓“厨房春潮的羞耻”,其实是一场静默的蜕变。是油盐酱醋洗去了矫饰,是烟火气照见了本真。如果你也曾在这个空间里迟疑过、退缩过,不妨停下脚步——低头看看,春意正从你手边生根发芽。